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哲学·政治

  • 通向认知坦途:认识模态进路及其意义的当下嬗变

    吴新民;

    认知是主体对事物对象的了解和把握,而论证则是涉及到命题对象的证成状态,在这里实际上反映的是在认知层面上对某一论证或命题可接受性的评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认知对象是一个大千世界,它包罗万象。如果仅仅从生活现象或时代风尚来演绎或归纳事物对象,那么难以有历史性的洞见和规律性的指向,甚至影响人们对事物本质的准确认知;但如果仅仅用历时性的论证或已然命题来进行认知,并以此来把握对象世界,那么又难以有广阔的视角和对事物对象的全面真实把握。因而,从增加认知路径这一意义上讲,人们通向认知的坦途还有另外的一条途径,那就是认知模态进路。应该说,认识模态与认知模态进路意义的当下嬗变,加深了人们对宇宙和人生的全面思考和洞见。

    2016年04期 v.18;No.7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对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方法论启示

    张志祥;

    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理论核心意旨和根本所在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以发展联系的观点看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研究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理论。

    2016年04期 v.18;No.77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论法家“法治”的内在理路——兼及法家的理论局限

    王宏强;

    法家"法治"学说有一个自成体系的内在理路。西周以降礼崩乐坏的乱世,"以法治国"成为列国统治者新的治世追求。法家顺应了这一政治走向,主张统治者应当"因乎时变",用"法治"取代"礼治"。"法"应以"道理"为终极根据,以"信赏必罚"为实施手段。法家希冀"明君在上"以实现"富国强兵",最终臻于一个合乎"道理"的理想社会。可是君权至上论,使得法家法治的"政治理性"悉数被抵消而尽。

    2016年04期 v.18;No.77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改革开放视阈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生成

    肖杰;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蕴含着丰富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指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以我国现代化建设为实践依据,明确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基础;以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为研判准则,把握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方位。

    2016年04期 v.18;No.77 17-2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读《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

    陈雪;潘金刚;

    自从"十八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五位一体"战略格局形成以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天地。"新常态"下我们必须更加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文明新常态。"十三五"规划更是提出"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欧洲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代表性学者萨拉·萨卡提出可持续的生态社会主义并批判了生态资本主义,对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生态文明新常态具有启示意义。

    2016年04期 v.18;No.77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经济·管理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的路径解析

    方维慰;

    目前,科技管理体制不顺,科技改革对象错位,组织协调能力较弱,科技政策过于程式化等体制性问题依然束缚着我国创新效能的整体发挥。在新一轮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亟需从宏观层面的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微观层面的科技运行体制改革入手:完善科技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加大基础性研究的财政投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实现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构建网络化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资本化,以期全方位地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

    2016年04期 v.18;No.77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安徽省农地抵押贷款问题研究——基于县域实地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陈燕;谢明柱;吴剑锋;

    作为国家农地抵押贷款的试点省份,安徽省自2007年以来先后选择了20个县(区)作为试点地区,进行农地抵押贷款试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安徽省农地抵押贷款成效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土地产权清晰程度不够、农村金融服务质量较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以及法律障碍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和农民自身应该共同努力,相互配合。

    2016年04期 v.18;No.77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航空·航天·民航

  • 基于灰色聚类的飞机技术派遣决策参数组合权重确定

    吴兴旺;陈萍;陈可嘉;

    为了保障民航飞行的安全性与航班运行的正常性,要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执行航班的飞机进行技术派遣。对各类影响飞机技术状况的决策参数进行分级,依据灰色聚类的基本原理,定义相应的白化权函数,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熵确定参数的客观权重,并使用指数乘法合成归一化组合方法求出组合权重,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某航空公司飞机技术派遣决策参数权重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出来的组合权重与航空公司目前采用的工程经验纬度权重具有较高的吻合度。

    2016年04期 v.18;No.77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航空制造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大监督”方法的研究探索

    胡世伟;

    党风廉政建设"大监督"是针对纪委负监督责任而言的监督主体的外延。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中纪委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针对我国航空制造企业在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探索发挥纪委的监督职能构建"大监督"的方法。结合中航工业集团所属昌飞公司"大监督"的构建实际,在细化监督责任主体,完善监督制度,规范监督内容,创新监督考核问责机制等方面,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体系,为航空制造企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2016年04期 v.18;No.77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法律·社会

  • 从社会排斥到在地融入:农村残疾人人际排斥机制及其治理

    张杰;杨伟;

    农村残疾人面临的社会排斥更多的体现在人际排斥上。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的方法,发现农村残疾人人际排斥主要通过污名—标签化—隔离—自我认同来运行。中国本土熟人社会特有的人情往来机制在当下农村社区环境变迁过程中对于残疾人具有社会排斥功能。而社区康复和在地融入是农村残疾人社会排斥机制的治理之道。

    2016年04期 v.18;No.77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论国际刑法中“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适用

    杨淼鑫;

    "一事不再理"是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基本准则,在人权保障观念的影响下,"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应将"一事不再理"原则中的"一事"界定为"同一事实或同一行为",严格区分国际刑法与国内法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在起诉前和诉讼中阶段可以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作出最终的判决或决定阶段,绝对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第三国或引渡请求国已经就被请求引渡人的犯罪行为作出终局裁决的,被请求国仍能以"一事不再理"原则为由拒绝引渡请求。我国《刑法》第10条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与"一事不再理"原则相矛盾,应通过相关条款的完善实现国际条约与国内立法的衔接,切实保障被告人的基本权利。

    2016年04期 v.18;No.77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环保行政约谈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基于功能主义立场和行政过程视角的审思

    何伟日;

    环保行政约谈作为现代行政活动展开的一种方式,突破了传统行政行为理论,属于非正式行政活动,环保行政约谈制度有补充、保障、促进和预防功能。然而,目前环保行政约谈制度的设计仍无法摆脱传统管制思路,制度运行存在着公众参与不足、协商合作要素缺失、依赖末端治理等问题。从行政过程的角度审思,环保行政约谈呈现复杂的动态过程性,需要在主体要素上实现广泛的参与行政,在手段要素上重视激励型环境行政指导、环境行政契约和环境行政调解的导入,在程序要素上对环保行政约谈进行规制。

    2016年04期 v.18;No.77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语言·文学·艺术

  • 纪录片的材料基点:现场性与纪录片创作原则

    肖平;张洁;

    "现场性"是由材料的"现实本身"的原状性决定的。事件越是具有"现实纵深"并呈现出经过选择的原状事件形态,其在场的"现场性"就越接近对象本来的现实,现场性是建立在选择者具有零度意识和认知精神之上的一种直接现实。作为材料的基点,现场性还存在着一个编导对原状材料的认知问题。所谓认知,就是如何理解现场及其现场性。在此,现场性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原状材料的,即在现场;二是不在场域的所谓现场,即第二现场,也就是编导事先告知了的经过改造的代言性"现场"。

    2016年04期 v.18;No.77 68-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托妮·莫里森《家》的生态伦理解读

    马卫华;

    托妮·莫里森2012年的力作《家》蕴含丰富的生态伦理意义。将文学伦理学批评和生态批评相结合,从自然、社会、自我的三个伦理维度来呈现美国黑人生存的伦理困境以及对家园渴求的伦理意识和追寻生命和谐家园的伦理诉求。

    2016年04期 v.18;No.77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教育·心理

  • 江苏省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刘益平;刘旭;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趋严峻,牵动着各级政府和广大公众的心,"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必然选择,高校纷纷把创业教育改革作为人才培养改革重点,研究探索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和模式。利用江苏省内12家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状况调查的数据,对江苏高校学生和教师群体对创业教育的认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政府的扶持政策,高校的创业支持高校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是影响创业教育效果的三个最主要的因素,另外师资力量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位)也对高校创业教育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文章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改革。

    2016年04期 v.18;No.77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实践反思

    修巧艳;

    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工作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高校教师发展需求的必要举措。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可以为不同的教师群体举办各种培训或工作坊、开展教学沙龙或专题研讨会、鼓励并支持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等。有效开展教师教学发展工作,要整合现有资源,处理好广度与深度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将外部推动力量转化为内部动力,在关注教师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

    2016年04期 v.18;No.77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基于可拓论的学生干部考评方法研究

    罗磊;陈怡;周文娜;

    传统的学生干部考评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以可拓论为基础构建一套新的学生干部考核方法,通过建立学生干部考评多维物元模型,依据最大关联度定位考评结果所属等级,计算级别变量特征值以精确量化考评等级内学生干部综合表现。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可拓考评方法能够科学、准确地衡量学生干部的综合考评素质,弥补传统考评方法的不足,能够为学生干部考评过程中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16年04期 v.18;No.77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 基于学科评估体系的高校教师自主发展模式探索

    钱晓辉;葛少卫;张瑞芳;

    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是当前评价高校学科建设较为科学的标准,它主要通过设置三级具体指标考察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教师发展是高校学科建设核心所在。高校可以围绕评估指标寻找对应的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建立以基本职业素质、专业素养、科学研究能力、教学指导能力、学术团队管理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六大方面内容为基础的高校教师自主发展模式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2016年04期 v.18;No.77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新媒体时代高校公共关系管理与德育融合度分析

    杨芳;高浩;

    提升高校的社会形象和突破高校德育实效性式微的藩篱是教育者必须承担的责任。借助RKB融合度模型图解析得出高校公关管理和德育在可行性维度和必要性维度上具有较强的融合度,进而为新媒体时代提供了一条新的高校公关与德育的融合之路,使高校品牌形象与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提升产生相得益彰的良好效应。

    2016年04期 v.18;No.77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